言情中文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第三百五十六章:观摩团开始沉默,压抑!
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

第三百五十六章:观摩团开始沉默,压抑!

最新网址:http://www.yqzw5.cc
  目视所及。

  前方视线中,出现一片红砖瓦顶房舍。

  还有很多人正在营建新的房舍。

  蓝玉对这种红砖瓦顶并不惊讶,土桥村家家户户都是如此,他和沐英在土桥村停留一日,还住过这种房舍。

  可建安这是做什么?

  他是武将,来福主要目的是观摩朱老四的私兵建设情况。

  但临行前,也对建安做过了解。

  福建有名的贫穷县。

  一个贫穷县,大兴土木?

  何况他注意到,百姓虽然衣服打着补丁,破破烂烂,可脸上并没有饥色。

  “王爷,这是……”

  朱棣顺蓝玉手指方向看去,随即笑道:“这是商贾们在建安建设的货栈……”

  这些货栈有点像后世的物流货仓。

  福建有两个这样的地方。

  一个是建安,一个是闽县。

  建安乡土村社建成后。

  今年开始,建安邻县一些村庄开始自发效仿。

  并且,叶茂今年批准的一千个乡土村社,有一半集中在建安附近。

  叶茂此举,有做给他看,积极向他表明态度的一面。

  对此,他也没有阻止。

  先集中在建安附近搞,也有好处。

  更接近建安,可以更好参考建安乡土村社。

  如此一来,以建安为中心,乡土村社的发展速度很快。

  士绅帮忙搞,百姓自发搞。

  商人的嗅觉都是很灵敏的。

  敏锐察觉到,接下来福建北部,将会以建安为中心,百姓最先富裕起来,同时,乡土村社建成,人力、物力的动员也更加便捷。

  建安先建成乡土村社,已经奠定了区位优势。

  “商贾们想把生意做强做大,有能力的就纷纷来建安建立货栈,一边满足现在做生意,一边也为将来抢占先机。”

  蓝玉点头。

  他虽然不懂做生意,可朱老四这么解释,他很容易就能听懂。

  和打仗其实一样。

  领兵将领谁能预判战局发展走势。

  抢先在一些关键位置布置兵力,就能占据先机。

  “王爷,这么说来,建安的发展情况,是不是比闽县都好?”

  朱棣闻声转头。

  一个年轻官员。

  他并不认识对方。

  方孝孺忙介绍:“殿下,这是铁铉,来福考察前,在凤阳担任县令,搞乡土村社。”

  朱棣眼底诧异一闪而逝。

  原来是铁铉。

  没想到老头子和大哥,竟然把凤阳老家的乡土村社建设,交给铁铉。

  这是个有本事的人。

  ‘他’靖难路上,差点死在此人手中。

  一个允文允武的官员。

  朱棣收敛思绪,笑着摇头:“闽县的货栈建设要比建安规模更加宏大,闽县不但有先建成乡土村社的区位优势,更有对外海贸的区位优势,等咱们去鸡笼屿时,要从闵安镇出发,你们就能看看闵安镇的繁华了……”

  铁铉深深看了眼朱棣,点点头。

  “王爷,下官盛庸。”又有一名年轻官员自荐后,好奇询问:“这么大规模大兴土木,会不会加重百姓负担?”

  观摩团众人全都看向朱棣。

  即便是蓝玉,这些年读史也知道,历朝历代最忌讳大兴土木。

  隋炀帝不就因此而亡国吗?

  朱老四太能折腾了。

  现在,金陵城有些人已经冷嘲热讽,说朱老四类如隋炀帝。

  “不会。”朱棣指了指百姓,“我们建安百姓巴不得大兴土木呢……”

  他没搞地产。

  这也不是官府行为。

  是豪强商贾,为商业自发进行的行为。

  建安官府只是在其中扮演沟通监督角色。

  负责划定一块,集中建设货栈的区域。

  然后组织被划定区域百姓选出代表,和商贾进行谈判,确定迁徙补偿事宜。

  为了这件事,开春后,他还专门派蒋进忠回建安。

  主要是帮百姓争取更大利益。

  ……

  他虽然没打算搞地产。

  但商业催生下,发生的规模较大的地产交易,他还是乐意见得的。

  “在这次大兴土木中,豪强商贾需要雇佣很多百姓,大量财富从豪强商贾手中流向城内百姓手中,流向乡土村社中,烧制砖石的百姓手中,未来货栈建成,更多海贸货单,会分配到乡土村社手中,商贾也会雇佣更多城内百姓,城内百姓因雇工身股制,将会得到更丰厚回报……”

  未来,给有钱人家当家丁,绝不是城内百姓最好的出路。

  ……

  “等接下来几天,我们去农村观摩,你们就能看到,商业对乡土村社的刺激、引导效果,多么强大。”

 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。

  恨不得现在就去建安的农村看看。

  方孝孺拧眉担忧道:“殿下,建安的商业如此活跃,百姓会不会全都去种植桑树、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,而造成庄稼作物种植面积减少……”

  他不是杞人忧天。

  建安一地如此没什么。

  可如果整个福建,整个大明,全都去追求种植经济作物,一定会造成粮荒!

  当初他提议太子爷,应该试着搞雇工身股制,是不是有些盲目冲动了?

  建安活跃的商业行为。

  让他有些害怕。

  朱棣笑着打量方孝孺。

  方希直现在年轻。

  这些年,在江宁县俯身参与到乡土村社建设中实干。

  并未像历史那般顽固保守。

  他提出的问题,也十分中肯,直击要害。

  这么保持发展下去,肯定能成为大哥、雄英治理大明的得力干将。

  “你的这种担忧很有道理,不过并不是没有办法规避,建安在建设乡土村社期间,已经对土地进行了评级,分为上中下三等,上等、中等土地只能种植粮食,这是建安县府定下的铁律,最差的下等坡地,也只能种植棉花之类经济作物,不准栽种桑树……”

  改稻为桑这种蠢事。

  他真不知,历史上,嘉靖年间的官员怎么会犯如此致命且蠢的错误。

  朝廷手中握有的山林有多少?

  把那些山林比较平缓的坡脚区域,伐木种植桑树,难道不行吗?

  “我们建安已经批准百姓,在归属朝廷的山林内,划出部分区域,改种桑树。”

  练子宁立刻追问:“建安百姓使用朝廷山林,建安县府,要向百姓收缴税赋吗?”

  “没有。”

  “难道就白用?”朱棣话音刚起,就被齐泰打断。

  朱棣也不生气,笑道:“你们都是官员,应该很清楚,新税种一开,将来地方官员为了敛财,恐怕会层层盘剥加赋。”

  “朝廷的山林还种着树,只不过把一部分其他树种变为桑树罢了,朝廷并未损失什么。

  但却可以繁荣民间,百姓富裕了,必然要在吃穿住行上花更多钱,朝廷已经开设的税种,就能收取更多税赋。

  国库充盈,朝廷所付出的,不过是让百姓使用部分山林罢了。”

  他不但允许建安百姓,使用部分山林种植桑树。

  还给每个村,分配了一定数量的山林,种植橡子树、柿子树、栗子树……

  等各类经济类树木。

  这些树木结出的果实,可以丰富百姓日常食物。

  同时,也可以作为精饲料,饲养猪羊鸡鸭等家禽牲畜。

  单打独斗的农村。

  即便朝廷准许这样做。

  百姓其实也没有余力。

  可乡土村社模式下,人力得到高效发挥,是有余力做这些事情的。

  ……

  ‘原来,还可以这样治理地方,治理国家。’

  观摩团众人无人再询问,全都陷入沉思。

  朱棣的介绍,对众人触动十分大。

  且已知晓内容,十分庞大了。

  需要好好消化。

  朱棣这番话,对于方孝孺等人。

  就好像课堂上,老师讲的理论。

  很多细节,需要去实地观摩,才能真正明白。

  这还是,方孝孺这些人身处县令这个位置,这些年,其他人虽然未必像方孝孺,直接跑去土桥村蹲点,参与乡土村社建设。

  至少全都经常往农村跑。

  对农村情况是了解的。

  若是换成朝中很多,只会之乎者也,圣人芸芸,根本没接触农村的老派官员,恐怕根本听不懂。

  蓝玉看了眼陷入沉思的年轻人,‘这种机会可不多,希望这些家伙,尽可能多学点朱老四的文治。’

  事实证明。

  朱老四文治武功,都比太子爷优秀。

  太子爷底气足不足,军事方面能依靠的是他、沐英这些武将。

  文治方面,就是太子爷早早安排到地方县府,担任县令栽培的年轻官员。

  未来,这些人必将取代朝中那些老腐儒,成为中枢中流砥柱。

  朱老四胸襟大的不得了。

  愿意毫无保留的展示给他们看。

  讲给他们听。

  实话实说。

  历朝历代,那么多皇子,这个恐怕是蝎子拉屎,独一份!

  他们学会了。

  将来大明朝,对朱老四这一脉,才有底气和自信,保持战略定力。

  学不会,或者瞎搞,最终扭曲了朱老四文治天下的设想。

  想通过战争方式,或大明曾支持过朱老四在海外发展,要求朱老四让利给朝廷。

  他想想都脸红!

  道义上也输的一干二净了!

  ……

  比较盛大的欢迎宴后。

  观摩团一行人,被安排在蒋家在城内的一处宅子内。

  县府住了朱棣一大家子人,实在没地方了。

  ……

  不过徐达留在了县府。

  书房。

  小雍鸣、小祈婳嘴特甜,姥爷姥爷叫个不停。

  尤其是小祈婳。

  把徐达逗得合不拢嘴。

  直到把两个小家伙安抚好后,才含笑看向朱棣、徐妙云,两孩子干正事,虽然牵挂了点。

  可没有比这,更让长辈高兴欣慰了。

  “四郎,你直接一刀把吴海给杀了,观摩团众人对此有些微词。”要不是后来又听说,就连张三丰都受四郎‘驱使’,恐怕此事还真不能这么风轻云淡,被所有人刻意忽略。

  “阿爹,四郎杀吴海,是因吴海有动摇四郎在福建施政的可能。”不等朱棣开口,徐妙云就替朱棣说话,“而且,杀吴海,会引发很多读书人非议四郎,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……”

  太子系的人,其实愿意看到四郎被读书人抵触排斥。

  她教雄英时,隐瞒了此事。

  这件事,已经涉及了四郎和太子系的关系。

  雄英是个孩子,不应该掺和进来。

  更不能因此而替四郎出头。

  不然,对雄英将来继承皇权不利。

  “娘亲,阿爹的狗腿子!”小祈婳突然开口。

  徐妙云瞬间‘恼羞成怒’瞪视。

  朱棣低下头忍笑。

  哈哈……

  徐达微微愣怔,随即仰头爽朗大笑。

  ……

  观摩团下榻处。

  朱雄英被蓝玉、沐英带来这边。

  ……

  “舅姥爷,这些都是四叔、四婶儿教我的,还有很多,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。”

  再过几个月,就快七岁的朱雄英,此刻已经像个小大人。

  比朱棣、徐妙云刚去土桥村时,孩子王杨东旭更加成熟且有主见。

  看着蓝玉、沐英,郑重说道:“舅姥爷,我知道你是想知道,四叔、四婶儿有没有好好教导我,雄英希望,舅姥爷下不为例,不然雄英会不高兴。”

  蓝玉、沐英错愕看着,严肃而郑重,小脸满是不容置疑的朱雄英。

  回神后,蓝玉笑道:“太孙,臣知道了,臣绝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。”

  随后,蓝玉叫人把朱雄英带走,送回县衙上课。

  两人站在门口,目视朱雄英离开。

  蓝玉唇角挂着笑容,感慨道:“在雄英身上,我看到了一丝朱老四的影子!”

  既令人惊讶,又让人欣慰。

  他没想到,雄英会这么武断提醒告诫他。

  这很朱老四。

  也很让人欣慰。

  朱老四小夫妻两的确没藏私,且雄英也很聪明,学到了真本事。

  事实证明,陛下让雄英跟在朱老四身边学习的决定,十分英明。

  沐英笑笑,眼底忧虑一闪而逝。

  他不像蓝玉这般乐观。

  蓝玉只考虑了雄英学到了老四为人处事的本事。

  却忽略了,这样的雄英和太子的性格是否能融洽相处,是不是为太子喜欢。

  ‘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吧。’

  ……

  于此同时。

  同一个院子内。

  旁侧屋内。

  方孝孺等人站在窗前看着朱雄英被送走。

  方孝孺转身,笑道:“永昌侯、西平侯都亲自考校了,燕王肯定没有对太孙藏私,这回大家可以放心了。”

  其实,他了解朱四郎夫妇。

  除了喜欢给人计小账外。

  其他方面真的没话说。

  同僚的担心根本是多余的。

  太子系很多人,一直对太孙跟着朱四郎学习,颇有微词。

  只是碍于陛下和太子,不敢明着反对罢了。

  众人关上窗户,来到桌边落座品茶。

  黄子澄忍不住询问:“朱四郎今天入城那番话,你们都听懂了吗?谁听懂了,给我讲讲,我听的有些稀里糊涂。”

  “我也有些不明白之处。”

  “我也是。”

  ……

  铁铉、盛庸看开口几人,就知道,这几人肯定没有沉下心观察农村。

  否则,不可能听不懂。

  燕王讲述的,其实已经很通俗易懂了。

  不过,他们懂,却讲不明白。

  于是,看向方孝孺,“希直兄,论咱们中间,谁对乡土村社最了解,肯定是你,你给大家讲讲。”

  方孝孺也不推辞,随即把他对朱棣那番话的理解,讲述给众人。

  最后总结道:“这也只是我的理解,等明天燕王带咱们去农村观摩时,大家一定要认真听,认真看。”

  众人纷纷点头。

  没来之前,大伙儿心中多少还有点不服气,存着比较一番的心思。

  毕竟,他们也搞乡土村社,效果、进展都很不错。

  可来了建安后才知道,原来乡土村社还可以这样搞。

  乡土村社并不只是农民合作种地这么简单。

  入城时,朱四郎多次提及的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,更是想都没想过。

  此刻,他们迫不及待,想去看看,朱四郎在建安搞得乡土村社!

  ……

  翌日。

  朱棣带着观摩团众人动身启程。

  出城后。

  沐英指着随行新军将士的火铳,“老四,昨天就看到你麾下新军这种新式火铳了,方便给我们看看吗?”

  纪纲去迎接他们时,已经讲述了此事。

  还隐晦讲述了老四送回朝中的火铳,因为种种原因,被匠作监束之高阁。

  朱棣笑着点头,“孙元楚,把你们的火铳给西平侯等人看看。”

  沐英、蓝玉拿到手后,就开始仔细端详。

  木质的枪托没什么可看的。

  大明无数木匠可以做到。

  他们仔细端详锥柱形铳剑。

  铳剑插入火铳管身部位是圆柱形,露在外面是锥柱形,中间还有一段比较粗。

  朱棣在旁边讲解示范下,沐英、蓝玉明白,这段较粗位置,是方便手握,这铳剑还有着夯实火药,装填弹丸的作用。

  管身是两人观摩研究的重点。

  很精致!

  至少在他们眼中,已经十分精致了。

  这把火铳和大明现在装备的火铳相比,简直就像是一件艺术品!

  ……

  砰砰砰……

  随后,众人按照朱棣教的,坐在马背上射击了几次。

  徐达好奇询问:“四郎,你们制造这样一把火铳,成本多少?”

  “一两银子,如果制造的多,成本应该还可以压缩三四成。”

  听闻朱棣回答后。

  蓝玉、沐英、徐达、俞同渊都在暗暗琢磨。

  一两银子有点小贵,但也不算太贵。

  比制作一把制式弓箭还要省钱!

  朱老四的东番陆军第一镇,全部装备这种火器,也不过一万两银子。

  对于普通人,这个数字很大,可对于朝廷来说,还能承担。

  不过,还得等登上鸡笼屿,亲自观摩新军演练,才能评估,这种武器,大规模装备后的威力。

  蓝玉回神,把火铳交给孙元楚,笑着征询:“王爷,我们有些迫不及待,想观摩你的新军了,咱们加快点速度,尽快观摩完福建乡土村社建设,然后尽快去鸡笼屿如何?”

  ……

  临近中午。

  朱棣带着众人,来到距离建安县城最近的一个村子。

  刚入村。

  就见徐增寿和小早川仲业,各挑着两只木桶。

  “父亲!”

  徐增寿看到徐达时,高兴大叫一声,快速跑来。

  随着徐增寿靠近,众人闻到了一股刺鼻臭味,不由捂嘴。

  徐增寿注意到了,却没放下扁担,眼底坏笑一闪而逝,故意挑着木桶靠近。

  众人翻身下马。

  蓝玉没好气道:“增寿,你这桶挑过什么东西,这么臭!”

  “猪粪,我和小早川仲业刚刚往地里跳猪粪,蓝叔臭吗?你小时候也在农村,不会连猪粪都没闻过吧?”

  黄子澄、齐泰等人错愕看着徐增寿。

  然后又悄悄窥探朱棣。

  朱四郎让自己小舅子,在农村做这种事?

  徐增寿竟然能受得了?

  这么刺鼻的臭味,怎么还能笑得出来!

  徐达则满眼欣慰看着徐增寿。

  当初把这两个混账,塞给四郎和大丫,是个正确不能再正确的决定。

  蓝玉没好气瞪了眼,岂能听不出,这小子是在笑话他忘本,没好气道:“你还别说,蓝叔当时穷的连饭都吃不上,更别说养猪了!”

  以前,这小子天天和他家两个小子、耿瑄等人混在一起。

  现在跟在朱老四身边,被朱老四带着、管着,把他家两小子,远远甩在身后了。

  就连耿瑄,现在为了能配得上苏春晓都特别努力。

  人比人气死人啊!

  沐英看着远远放下担子,来到朱棣身后的小早川仲业,好奇询问:“老四,你这里还有倭国人?”

  “小早川仲业是俘虏。”朱棣把事情经过告诉沐英,“他们这几人,和增寿兄弟二人,都被我安排在农村,搞乡土村社。”

  沐英深深看了眼朱棣。

  他十分肯定,老四对这几个倭寇另有所图。

  随后,众人入村。

  ……

  朱棣带着众人观摩了村里利用甘蔗养猪、商贾如何动员乡土村社百姓,完成海贸货单、种植桑树、柿子树、栗子树的山林。

  甚至,还带着众人,观摩了士绅入股搞乡土村社的几个村子。

  并且解释了,保留这几个村子的缘由。

  这一路走来,整个观摩团越来越沉默。

  尤其是黄子澄、齐泰几人。

  都是搞乡土村社,他们搞的,和福建差距太大了!

  福建这边的乡土村社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跃感。

  对比之下,他们搞的就有些死气沉沉。

  而且,福建百姓对朱四郎的称赞,更是让人压力沉重和绝望!

  观摩团情绪变化,朱棣看在眼里,却假装没看到,冲击大是必然的。

  ……

  来到闽县时,已经是腊月中旬。

  与观摩团的沉默压抑相比,闽县格外热闹。

  张三丰,福建地方豪强、军政两班人马,全都在闽县等着。

  都想试一试,能不能跟着去鸡笼屿观摩新军。

  ……

 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
  (本章完)
  http://www.yqzw5.cc/yq356/360.html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yqzw5.cc。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yqzw5.cc